8月23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》(以下称“批复”),原则同意《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0-2020年)》。批复指出,河南省省会郑州是“我国中部地区
重要的中心城市”。郑州成为中部地区继武汉之后,国家认可的又一座“中心城市”。“郑州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经济影响力,可以说国家的这个
定位还是十分准确的。”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说。同样需要注意的是,在城市功能定位方面,郑州被定位为“国家重要
的综合交通枢纽”。“相比同时获批复的深圳的全国性经济中心,乃至之前武汉的工业基地而言,郑州在经济方
面还显得比较薄弱。”郑州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合林说,“这也是郑州正需要解决的问题。”。
中部双中心成型。今年初,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》公布,中部地区正式以一个整体在国家区域经济新格局
中亮相。随后,3月份国务院批复《武汉城市总体规划(2010-2020
年)》。武汉市成为国家认可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。彼时,郑州一度感到被边缘化的危机。“当时就有人提出过郑州的边缘化问题,但我
是不同意的。”喻新安说,“郑州承担着承东启西的作用,是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互动的中转站。国家不可能忽视郑州市的作用。”。国家对郑州“中心城市”的最终认可,也印证
了喻新安的判断。按照批复要求,到2020年,郑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50万人以内,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
里以内。相比武汉而言,规模都要略小一些。“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
,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。”张合林说,“一方面由于城市形态的原因,郑州市城市框架没有武汉大。再一方面,这个批复要求郑州市在发展过程中,要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,以节约耕地。”。随着国务院批复的下发,中部地区武汉、郑州双中心城市的格局正式
形成。作为中心城市而言,它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辐射和带动作用。郑州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,但定位的上升是否也同时意味着影响
力的上升还是个疑问。中部地区共由六个省份组成,尽管同为中部地区,但六省各自的区位
条件是各不相同的。特别是南部三省,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向。“湖南省临近珠三角,重点向南;江西和安徽则靠近长三角,重点则
向东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说,“所以,郑州尽管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,但地位仍需要明确。郑州的中心城市效应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对中原城市的辐射上。”。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》提出了“两纵两横”经济带,成为整部规
划的亮点之一。其中的“两横”经济带分别是指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。武汉和郑州作为两个中心城市,恰好位于这两大经济带上。“这样的话,两个城市一个靠南,发挥在长江沿线的经济带动作用,一个靠北,发挥带动中
原、联通西北的作用。从而形成两条完成的经济带。”喻新安说。
发展动力不足。在城市总体规划获批以后,郑州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,如何让自己的中心城市定位“名副
其实”。“国家的认可确实能够使郑州在城市地位上获得很大的提升,但这仅仅只是头衔,真正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,还需
要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。”陈秀山说。郑州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300亿,首度跨入所谓“
3000亿俱乐部”。但同是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,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500亿。郑州市的产业规模较小,被认为是制约经济规
模的重要因素。而喻新安也指出,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,首先也是依靠产业进行支撑。批复中针对郑州市产业发展指出,郑州应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、科教、文化旅游产业,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
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”。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郑州的薄弱环节,而科教是与此紧密相关的环节,可以说提出了郑州在未来需要加
强的一个方向。”喻新安说,“历史文化则是河南省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。”。但这三大产业的发展,对急需要做大产业规模、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郑州而言,则显得有些力
度不足。“这个就应该考虑到规
划的滞后性的问题。”河南科技学院副院长刘荣增说。这份批复是针对河南省
《关于的请示》做出的。近期发生在河南省的重要动向,包括中部崛起、中原经济区的概念,都没有反映在这份郑州
市的规划当中。“规划当中硬性规定,比如城市规模、人口数量,我们还是应该努力
做到。”张合林说,“但如果考虑到郑州市未来的发展,我想还是应该结合实际形势去考虑。”。陈秀山则认为:“国家认可了这些规划,但国
家的认可不是最终目的。更关键的是,*在规划的指引下充分做好服务职能,最终去依靠市场和企业来真正实现地方的发展。”。
。
本文地址:郑州城市总体规划获批与武汉形成中部双中心